關注寶寶語言學習,從聽力篩檢開始

2010073104:06
 
關注寶寶語言學習,從聽力篩檢開始

聽力對寶寶的成長學習相當重要,而3歲以前是重要的關鍵期。因此,父母如能敏銳地關注寶寶,才能及早發現問題,及早治療,以免影響寶寶的未來發展。

文/郭盈秀;採訪諮詢/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林鴻清醫師

根據統計,新生兒先天性雙側重度聽障的發生率約1/1,000,如果加上中、輕度及單側性聽障,則發生率高達3/1,000,甚至比大多數現有常規新生兒篩檢項目的發生率(如先天甲狀腺低能症1/3,000~4,000)還高。
因此在2009年,加上配合聽障奧運,台北市政府宣布於9月5日起,新生兒皆可至市立聯合醫院接受免費的聽力篩檢,希望能提高父母帶寶寶篩檢的意願,進而減輕聽障所造成的傷害。

寶寶的聽力發展歷程
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林鴻清醫師說明,在三歲以前的寶寶可分為四個聽力發展階段,無論是從對聲音的反應,到可以了解言語,每個過程都有需要留意的地方。
林鴻清醫師建議,父母可從平日觀察寶寶的行為,並以此來評估寶寶的聽力是否有問題;但特別要注意的是,父母不要預期每個寶寶對聲音的反應都會一致。有時候寶寶沒有注意到巨大聲響,可能是因為其他更有趣的事物吸引著寶寶,不見得代表聽不到。
第0~2個月
在這個階段中,通常巨大聲音可能會讓寶寶產生一些反應,甚至是使他受到驚嚇。此外,寶寶對於環境中的各種聲音,將會表現出感到興趣或厭惡的樣子。
可能異常的情形描述
<1>聲音場景:拍手聲、關門聲、父母的聲音
<2>正常反應:眨眼睛、驚嚇、厭惡、喜歡
<3>異常反應:無任何明顯表情,就像沒注意到聲音般

第2~6個月
這時候的寶寶,無論是否會看到父母,只要聽到父母的聲音,也會有不同的反應或表情。另外,寶寶還會對一些環境中的聲音表現出興趣。
可能異常的情形描述
<1>聲音場景:進門聲、狗叫聲、吸塵器聲、收音機聲、電視聲
<2>正常反應:被吸引注意而有動作(如動動頭、手)
<3>異常反應:毫無任何行為

第7~12個月
寶寶又比以往更進步了,已經開始會去注意聲音的來源。這時候也正是寶寶開始牙牙學語的時期,如發出ma、ba、da的聲音,且喜歡對人說話。
此外,也已經了解自己名字的意義,及「不要」和「再見」的意思。
可能異常的情形描述
<1>聲音場景:人的說話聲
<2>正常反應:表現出好奇,並跟著模仿發音
<3>異常反應:沒有主動追尋聲音的反應
1~2歲
這階段的寶寶,已經可以了解簡單單字,並能夠明瞭父母的指示。此外,還可以說些簡單的話,如哥哥、吃一口、洗澡、不要等。
可能異常的情形描述
<1>聲音場景:父母給予寶寶動作指導(拿桌子上的奶嘴)
<2>正常反應:寶寶產生動作,到指定處取物
<3>異常反應:對父母的話有疑問而未能執行動作

林鴻清醫師表示,父母可依以上階段所述,作為簡易判斷寶寶聽力及語言行為發展的評量。然而要注意的是,即使通過某些檢查,也不一定代表聽力測驗結果是百分百確定;倘若任何時候父母懷疑寶寶有聽力問題時,建議送醫就診,重新評估。

常見的寶寶聽力檢查
基本上,從寶寶剛出生沒多久,就可以開始進行聽力檢查。針對幾項常見的聽力檢測,林鴻清醫師簡述如下。
主觀性聽力檢查
1 檢查年齡:1~2歲半
2 檢查狀況:寶寶和聽力檢查師的耐心+全力配合
3 所需時間:一上午完成一種檢查
4 檢查項目:<1>視覺強化聽力檢查(1歲)<2>遊戲聽力檢查(2歲~2歲半)

客觀性聽力檢查
1 檢查年齡:剛出生的寶寶即可
2 檢查狀況:寶寶只要不亂動或保持睡眠狀態
3 所需時間:不一定,通常數分鐘
4 檢查項目:<1>聽阻聽力檢查(6個月以上)<2>聽性腦幹反應(新生兒)<3>耳聲傳射(一般寶寶皆可)

聽力障礙的症狀與治療
林鴻清醫師表示,常見於寶寶的聽力障礙症狀,分為傳音性聽障(即外耳、耳膜、聽小骨部分的障礙)、感音神經性聽障(即內耳神經及聽性中樞的障礙),及上述兩種的混合型。這些症狀都可能造成語言遲緩、與別人溝通不良、學習能力低下等情況。
1.傳音型聽障
又分為「先天性」和「後天性」。先天性的如唐氏症、Treacher及Collin二氏症候群,皆可導致中耳傳音障礙,另外還伴隨耳廓畸形或頭部顏面骨發育不全。助聽器是常見治療方式,此外亦需評估手術的效果。
後天性如耳外傷、耳道異物、耳垢及中耳炎等。其中以中耳炎、中耳積水最常見,通常採用鼓膜穿刺術、中耳通氣管或鼓室成型術等治療方式。
2.感音神經性聽障
先天性的如瓦登伯革氏症候群(Waardenburg Syndrome,最大特徵為藍眼珠),皆可造成感音性聽障外,還會合併兩眼內眥外移、眼虹色素異常或額頭出現白色頭髮;又如阿瑟氏症候群,聽障之外,還會合併視網膜病變。
懷孕時如果子宮內發生感染,如德國痲疹、梅毒、巨細胞病毒等,也可能導致感音神經性聽障。此外,如果胎兒出生時缺氧、黃疸指數過高、早產等,均容易罹患感音神經性聽障。
至於在後天性感音神經性聽障方面,依照症狀特性可分為下面五種。
感染性:如腮腺炎、麻疹、細菌性腦膜炎或中耳炎之後遺症等,皆會導致感音神經性聽障。
自體免疫性:常是兩側不對側的漸進性聽障。
外傷性:車禍耳部外傷、或耳部手術之後遺症所致。
藥物毒性:如胺基酸醣類抗生素、紅黴素、鏈黴素等。其中鏈黴素以前曾大量使用於肺結核病人身上,因此而留下聽障之後遺症。
腫瘤:如聽神經瘤、白血病等,均會造成感音神經性聽障。

別讓聽力障礙影響寶寶一生
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、美國嬰幼兒聽力聯合委員會(JCIH)的建議,寶寶如果在出生後未通過聽力篩檢,滿月時也沒有通過複檢時,應該陸陸續續開始 進行各種診斷式的聽力檢查,以便於在寶寶3個月大之前能確認聽力的損失類型與程度。而美國國家衛生院(NIH)也認為:所有聽障幼兒,宜在3個月大之前被 診斷,並準備於6個月大時開始給予治療和復健計畫。
林鴻清醫師進一步表示,在聽力診斷上,有所謂「1個月篩檢、3個月內確診、6個月內療育」的口號。不過,只要一發現疑問,最好能盡早就診,如此能愈早發現、愈早治療,對寶寶的未來發展也會比較好。

~原文刊載於2010年7月號《媽媽寶寶雜誌》